1
新能源汽車無疑是這兩年的“當紅炸子雞”,滲透率那是蹭蹭的往上躥,但產業(yè)鏈各個環(huán)節(jié)吃肉程度卻不盡相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業(yè)內甚至還調侃:車企在為鋰電打工。
這并不是空穴來風。
這兩年擁礦為王,不管利潤上,還是股價表現上,鋰礦企業(yè)都賺得盆滿缽滿,印鈔能力那是剛剛。
國內納入Wind鋰礦板塊的18家上市公司三季報全部出爐,業(yè)績紛紛暴增,成為產業(yè)鏈名副其實的“吸金王”。
鋰,被看作是新能源車的“白色石油”,作為上游最重要的資源,已經引起了各國的戰(zhàn)略重視,鋰的安全供應已經成為中國,乃至全球國家和相關企業(yè)面臨的最頭疼問題。
2
最近,加拿大就以國家安全為由,要求中礦資源、盛新鋰能、藏格礦業(yè)等三家中國公司剝離其在加拿大關鍵礦產公司的投資。
除此之外,阿根廷、玻利維亞和智利三國正打算聯合起來,搞一個類似于石油歐佩克聯盟的組織,也就是鋰界的“鋰佩克”,目的在于控制鋰礦產出量,在鋰價格波動的情況下達成“價格協(xié)議”,掌握最終定價權。
而且,全球最大的鋰礦生產國澳大利亞也有意加入。
說到“歐佩克”大家都很熟悉,這是石油大國之間的卡特爾聯盟,其目的是為了統(tǒng)一安排石油產出,掌握定價主動權,獲得最大利益。
這呼之欲出的“鋰佩克”又是什么來頭?
其實早在2011年智利和玻利維亞兩國就曾提出過“鋰佩克”的想法,由于當時兩國意識形態(tài)分歧比較大,以及鋰礦下游的應用場景和需求有限,這一提議被擱置了。
但此一時彼一時,如今的鋰礦已經升級到國家戰(zhàn)略資源的高度,比如,智利在今年2月就提出將鋰礦資源國有化,墨西哥禁止向私人財團提供鋰礦開采權,阿根廷限制碳酸鋰的出口價等等。
3
想當年,歐佩克的成立影響了各國經濟走向,讓中東產油國從沙漠中崛起,從貧困封閉的沙漠游牧群體,變成了國際油價的掌控者和主權國家基金的操盤者。
還有美國通過石油美元控制了石油之后的呼風喚雨。
當前,鋰礦這樣的資源,甚至可能左右未來地緣和全球政治經濟的走向,任誰都不可能無動于衷。
在如此巨大的利益誘惑下,手握鋰資源的“大咖們”自然是想盡千方百計不能讓鋰的印鈔能力下降。
所以,醞釀了十余年的“鋰佩克”再次呼之欲出,南美三國希望能像歐佩克那樣掌握鋰礦的定價權。
我們來看一下全球鋰資源的分布情況,就知道為什么是他們了。
阿根廷、玻利維亞、智利號稱“南美鋰三角”,擁有巨大的鋰礦儲量,關鍵還很優(yōu)質。
根據美國地質局2022年數據,全球探明的鋰金屬儲量約8900萬噸,加上澳大利亞四大國占比64%。
4
在新能源車滲透率節(jié)節(jié)攀升的階段,下游不論是電池廠、車企,都在激烈拼搶市場份額,甚至寧愿承擔虧損,也不愿讓增長停下來,上游的漲價也因此被消化。
這幾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發(fā)展速度迅速,產銷兩旺一點不夸張,發(fā)展勢頭也處于全球領先狀態(tài)。
當大家普遍認為這是我國車企彎道超車的絕佳時機時,卻發(fā)現產業(yè)鏈上游鋰資源可能面臨被“卡脖子”的難題?
有人感嘆:這真的是才脫石油坑,又入鋰礦圈!
有鋰礦企業(yè)人士認為“國內企業(yè)如不盡早實現鋰資源的自主可控,或許鋰礦會成為下一個鐵礦石。
誰能掌握定價權,誰就是這場游戲中規(guī)則的制定者。
即便中國擁有世界新能源汽車的最大市場和領先的新能源產業(yè)鏈,但中國企業(yè)在國際鋰礦市場的影響力顯然不如皮爾巴拉礦業(yè)、智利SQM等這些充分掌握優(yōu)質資源的企業(yè)。
這些年,中國企業(yè)出海布局鋰礦也是前赴后繼,但購買鋰礦產權多數是參股,并非控股,無法對鋰礦山以及相關鋰礦企業(yè)產生實質性影響,使得中國企業(yè)在鋰資源的決策權上并沒有太多話語權,更沒有定價權。
在保障鋰礦資源安全方面,既要加強國內鋰資源的開發(fā),也要布局鋰離子電池回收體系,同時更要加強與資源國的戰(zhàn)略合作,繼續(xù)到海外參與上游資源的布局,參與到國際鋰礦價格的定價權中。
所以,你會看到這些年其實我們在拉美、非洲買礦投資越來越多。
某種程度上,對中國企業(yè)海外權益的保護,也是迫在眉睫。
未來,鋰礦資源也將會從產業(yè)上下游的博弈演化到地緣博弈中來。
中國、澳洲、南美,最大需求方與最大供給方的較量,才剛剛拉開帷幕。
動蕩、混沌的世界格局下,人們投資、創(chuàng)業(yè)、生活都面臨著巨大的困擾。
資源短缺、地緣沖突、供應鏈沖擊可能面臨常態(tài)化,各國都把安全提到相對的高度。
后疫情時代,加劇了人們對于實物資產的依賴,稀缺、戰(zhàn)略資源將成為真正的“核心資產”。
或許,資源的重要性才剛剛被市場認知,上游資源品的“黃金時代”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