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油期貨倉單規(guī)則有變化。
8月12日,大商所發(fā)布公告稱,將豆油期貨標準倉單的有效期由最長12個月縮短至最長4個月,自2023年8月第1個交易日起施行。
具體來看,豆油期貨標準倉單的最晚注銷時間將由原先每年3月的最后一個交易日調整為每年3、7、11月的最后1個交易日。據此推算,2023年3月最后1個交易日之后注冊的豆油期貨標準倉單,應當在2023年11月最后1個交易日前注銷。
對于調整原因,大商所相關負責人向第一財經介紹稱,縮短豆油期貨標準倉單有效期,可以加快交割豆油周轉速度,有利于交割倉庫更快地釋放庫容、交割廠庫更快地釋放倉單額度,從而提升豆油交割庫使用效率,增加可供交割資源,更好地滿足客戶的交割需求。
此外, 我國進口巴西大豆含油量高,且運至我國的時間主要集中在溫度較高的二、三季度,導致生產出的豆油酸價較高。如存放時間過長,豆油酸價會進一步提高,進而影響豆油質量。
近年來巴西大豆占我國進口大豆的比重逐漸增加,已逐漸成為我國豆油的主要生產原料。在此背景下,大商所縮短豆油期貨標準倉單有效期,可以直接減少交割豆油的在庫時間、保障交割豆油出庫時的質量。
基本面方面,進入8月,國內一級豆油現(xiàn)貨價格漲跌反復。通聯(lián)數(shù)據Datayes!顯示,截至8月10日沿海一級豆油現(xiàn)貨價格10575元/噸,較上周同期略降0.35%。
據卓創(chuàng)資訊監(jiān)測,除壓榨量下降外,部分油廠因豆粕漲庫及檢修等因素整體開工不穩(wěn),豆油產出有限,且隨產隨出,庫存連續(xù)第六周下滑。截至8月5日,沿海豆油商業(yè)庫存78.53萬噸,較上周同期下滑3.54%,較去年同期下滑10.90%,五年同期均值108.03萬噸。
從全產業(yè)鏈來看,近年來全球大豆、豆油的產量、消費量和國際貿易總體呈現(xiàn)增長態(tài)勢。我國大豆進口總量和消費總量持續(xù)增長,2021年我國國產大豆總量為1640萬噸,大豆進口量和消費量均已超過1億噸。進口量占全球貿易的60%,消費量占全球消費總量的30%。2021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大力擴大大豆和油料生產”,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又提出多項具體措施,提升大豆和油料產能。
此外,受疫情反復和外部不確定因素影響,近期大豆現(xiàn)貨價格波動不斷加劇。大豆產業(yè)面臨的市場形勢復雜。
黃大豆1號、黃大豆2號和豆油期權于8月8日在大商所掛牌上市。在此之前,大商所已上市了黃大豆1號、黃大豆2號、豆粕和豆油期貨以及豆粕期權。此次新添3個豆類期權,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期貨品種體系,助力產業(yè)多元精細化的風險管理。
南華期貨期權分析師周小舒表示,企業(yè)利用期貨對沖風險,可能會面臨占用過多保證金、被追保的問題。豆類期權的上市,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滿足產業(yè)企業(yè)精細化的風險管理需求,幫助企業(yè)規(guī)避豆類價格風險,同時降低企業(yè)資金成本壓力,產業(yè)企業(yè)可以買入期權,對沖價格風險,同時保留潛在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