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行情偶有震蕩,港股科技板塊仍是近期不可多得的一抹紅色——自5月末的短期低位至今,恒生科技指數悄然間走出了“技術性”牛市,雖然近幾個交易日略有回撤,但在各項利好的加持下,以及長期回撤后凸顯出的估值優(yōu)勢,多項數據悉數表明:沉寂許久的港股似乎已經“到底”了。
【資料圖】
不僅如此,港股強大的韌性在歷史行情中已經得到了多次檢驗,數十年來縱觀全球市場多次起伏,港股在大跌結束后反彈的力度較其他市場更強,特別在三個月至六個月的中期時間維度上,呈現出高彈性的特點。
當前,在ETF總規(guī)模逼近兩萬億關口、數量達到近千只時,恒生科技指數ETF(513180)正成為投資者的“加購”之選,這只匯集了理想汽車、騰訊控股以及中芯國際等科技龍頭的ETF自誕生伊始份額就持續(xù)增長,兩年多時間內從不到15億份增至如今的341億份,不僅一躍成為第三大跨境型ETF產品,也讓低位時抄底或堅守的投資者收獲頗豐。
隨著中報季來臨,截至發(fā)稿,恒生科技指數前三大權重股的業(yè)績預告均實現“報喜”。華夏基金認為,港股科技板塊有望迎來預期的重新調整,前期受壓制的部分公司有望在較好的業(yè)績和運營數據、以及利空因素的出清作用下迎來新一波估值修復行情,港股科技板塊價格中樞有望得到抬升。
“技術性牛市”夯實底部
近期,在多重利好加持下,港股以及其中的科技板塊率先回應并表現不俗,7月,恒生指數單月上漲超6%,恒生科技板塊更是領漲全球,“受益”于低基數,該指數自5月末至今一度漲超22%,雖上漲過程中略有波折,但長期回溫的趨勢已隱隱浮現。
數據統(tǒng)計,截至8月13日,恒生科技指數市盈率為26.22倍,市凈率為2.57倍,分別為10年以來4.43%和20.25%的分位點,估值依舊在“地板價”徘徊。華夏基金也認為,拉長視野看,港股目前已處于極低的位置。恒生指數處于360月均線支撐位,此前不久歷史上首次跌破360個月均線。即使在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也未曾觸及360月均線,進一步下行的空間較為有限。
數據來源:Wind,2023.07
此外,中信證券從風險溢價這一指標入手分析認為,港股已經“到底”了——研報指出,歷史上港股ERP突破或接近10%的時候,往往意味著港股市場的悲觀情緒演繹到極致,隨即迎來情緒修復帶來的底部反轉。
數據來源:Wind,中信建投證券、華夏基金,截至2023.6.30。恒生指數股權風險溢價(ERP)取1/恒指PE-美債十年期收益率。
華夏基金指出,當前港股風險溢價已達到7.3%的水平,市場情緒已經演繹得比較充分,未來可能迎來反轉。
不僅如此,港股強大的韌性在歷史行情中已經得到了多次檢驗:華福證券回顧了1970年以來全球股市數次大跌結束后主要股票指數的行情走勢,時間包括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1987年(黑色星期一)、19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和2020年(疫情)。和其他股指相比,港股在歷次大跌中的跌幅都較大,但大跌結束后反彈的力度也更強,特別在三個月至六個月的中期時間維度上,呈現出高彈性的特點。
除了寬基指數外,華福證券還統(tǒng)計了港股、A股和美股各行業(yè)指數在大跌結束行情反轉時的表現。港股中具有高成長屬性的行業(yè),如信息技術等板塊在歷次行情反轉中的漲幅均排名靠前。
成份個股業(yè)績造好
有機構分析認為,進入8月港股開始調整,或是因為市場博弈政策預期的重點從此前的政策出臺轉變到政策落地的強度和具體方向上,即下半年國內經濟復蘇的韌性到底如何。短期國內經濟復蘇的內生動能仍較反復,資金大舉回流仍然需要等待實際政策落地情況及經濟數據持續(xù)改善。
“此外,未來指數和估值擴張的持續(xù)性同時也取決于盈利預期能否接棒,即接下來港股上市企業(yè)盈利增速的彈性如何。”
隨著8月來臨,上市公司中考成績漸次披露,市場的擔憂正逐步被驗證為“杞人憂天”。從業(yè)績預告來看,恒生科技指數ETF(513180)內幾大權重股上半年均“報喜”。第一大權重股理想汽車Q2維持盈利,季度營收、交付量等方面均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阿里巴巴今年4-6月核心業(yè)績超預期;快手實現扭虧為盈,其他公司或同樣迎業(yè)績改善。
華夏基金認為,隨著業(yè)績期的結束,港股科技板塊有望迎來預期的重新調整,前期受壓制的部分公司有望在較好的業(yè)績和運營數據、以及利空因素的出清作用下迎來新一波估值修復行情,港股科技板塊價格中樞有望得到抬升。
從多家機構近期的后市展望來看,在歷經底部回溫后,有業(yè)內人士表示對于港股可以更加樂觀:一方面是前述利好港股的海內外積極因素浮現,市場風險偏好或將有所修復;另一方面是港股目前下行空間確實有限,價格低于價值的資產在市場上升的周期中有望得到較大的修正。目前市場普遍認為,政策底、情緒底已經基本確定,未來的方向判斷趨于穩(wěn)定,市場底或已不遠。
此前中信證券測算,恒生綜指2023年凈利潤與營業(yè)收入增速分別達20.7%與8.2%,且Q2業(yè)績預測的上修主要受居民出行及消費復蘇利好的相關行業(yè)推動。而涉及本地生活(外賣、游戲、影視)、異地出行(OTA)、可選消費(電商)等領域的平臺企業(yè)也將隨著消費的回暖在業(yè)績上逐步改善。此外,經濟的復蘇也將有望提升企業(yè)開支,互聯網公司廣告收入或得到提振。
南下資金搶籌意愿濃厚
雖然行情偶有波折,但近期資金南下的搶籌意愿十分濃厚,無論是上漲時的“加購”還是回撤時的加倉均態(tài)度堅決,時隔兩年多,單日涌入百億的盛況重現——在7月19日與6月5日,南下資金分別買入164億元與108億元,上一次如此熱情還要追溯到兩年前,彼時尚處于“跨過香江奪取定價權”的牛市盛宴中。
此外,南向資金對港股市場的滲透力度仍在加強。今年以來港股通累計凈流入1608億港元,截至二季度末南下資金持倉市值合計2.02萬億元,持股比例為8.17%,環(huán)比提高0.21個百分點。
而在南下資金的行業(yè)配置中,權重排在前三的是資訊科技業(yè)、金融業(yè)及非必需性消費行業(yè),二季度末分別為25.55%、22.07%及10.32%,環(huán)比分別提高-1.44個、1.37個及-1.04個百分點。
ETF資金流向也是重要指標之一。年內被加倉超過10億份的13只ETF基金中,港股主題的產品有10只,其中華夏基金旗下的恒生互聯網ETF(513330)與恒生科技指數ETF(513180)分別被加倉超160億份與34億份。
華夏基金認為,南向資金的大額買入,表明投資者對香港市場的信心回升,積極尋求資產的多元化配置,在當前時點,從各類估值指標來看,港股主要指數均已處于歷史低位,港股資產的低位價值凸顯,進一步下行的空間有限。
國泰君安研報指出,南向資金堅守價值股且加大流入成長股,外資中介資金偏向凈流入價值股。若未來國內政策預期繼續(xù)升溫,預計將吸引內外資流入港股市場。
風險提示:
二級市場交易價格變動不代表基金凈值表現,僅供參考,基金凈值經托管行復核,數據來源華夏基金官網
恒生科技指數ETF的標的指數為恒生科技指數,其2018-2022年完整會計年度業(yè)績?yōu)椋?37.65%,36.25%,78.71%,-32.70%,-27.19%;恒生互聯網ETF的標的指數為恒生互聯網科技業(yè)指數,其2018-2022年完整會計年度業(yè)績?yōu)椋?35.64%,15.75%,55.47%,-31.89%,-25.38%,指數歷史業(yè)績不預示基金產品未來表現。
T+0特別風險提示:跨境ETF實行T+0回轉交易機制(即當日買入,在交收前可以于當日賣出),資金運作周期縮短,可能帶來短期波動風險
風險提示:
1.本基金為股票基金,主要投資于標的指數成份股及備選成份股,其預期風險和預期收益高于混合基金、債券基金與貨幣市場基金,屬于中高風險(R4)品種,具體風險評級結果以基金管理人和銷售機構提供的評級結果為準。
2.本基金存在標的指數回報與股票市場平均回報偏離、標的指數波動、基金投資組合回報與標的指數回報偏離等主要風險。
3.投資者在投資本基金之前,請仔細閱讀本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和《產品資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認識本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和產品特性,并根據自身的投資目的、投資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因素充分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在了解產品情況及銷售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理性判斷并謹慎做出投資決策,獨立承擔投資風險。
4.基金管理人不保證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本基金的過往業(yè)績及其凈值高低并不預示其未來業(yè)績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yè)績并不構成對本基金業(yè)績表現的保證。
5.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資者基金投資的“買者自負”原則,在投資者做出投資決策后,基金運營狀況、基金份額上市交易價格波動與基金凈值變化引致的投資風險,由投資者自行負責。
6.中國證監(jiān)會對本基金的注冊,并不表明其對本基金的投資價值、市場前景和收益作出實質性判斷或保證,也不表明投資于本基金沒有風險。
7.本產品由華夏基金發(fā)行與管理,代銷機構不承擔產品的投資、兌付和風險管理責任。
8.本基金為境外證券投資的基金,主要投資于香港證券市場中具有良好流動性的金融工具。除了需要承擔與境內證券投資基金類似的市場波動風險等一般投資風險之外,本基金還面臨香港市場風險等境外證券市場投資所面臨的特別投資風險,包括港股市場股價波動較大的風險、匯率風險、港股通機制下交易日不連貫可能帶來的風險等。
9.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內容提及的個股不構成個股推薦,ETF盤中漲跌價格不代表基金凈值表現。(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