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一句頂一萬句之出延津記》將于4月12日登陸天橋藝術(shù)中心,原作作者劉震云、同名話劇導(dǎo)演牟森、編劇史航,近日與讀者相聚于北京西西弗書店,聊起了“中國式”孤獨的真實面貌。
《一句頂一萬句》是劉震云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出版于2009年,曾獲第八屆茅盾文學(xué)獎等多個獎項,譯有20多種語言,被稱為中國版《百年孤獨》。小說《一句頂一萬句》包含百余個人物,跨越七十載時光,完整改編的難度很大。2017年10月,牟森完成劇本初稿,后七易其稿,反復(fù)精簡,最終得以將演出總時長控制在三個半小時之內(nèi)。2018年,經(jīng)由牟森改編的話劇在國家大劇院首演,隨后巡演20余個城市。
對于牟森選擇這部作品的原因,劉震云認為是因為這些話題是能擺到世界層面的話題,“《一句頂一萬句》說的是普通人的心事,有賣豆腐的、有殺豬的、有剃頭的、有傳教的,這些人最大的特點是平常說話不占地方,說一萬句也不頂一句,這些話沒地方說,壓到自己的心底,話在心底壓得時間長了就成了心事。”他談及,普通人在生活中是數(shù)量最多的,所以眾多的心事匯到一起,就成了心事的洪流,而這個洪流是可以洗滌和改變這個世界的。
關(guān)于《一句頂一萬句》中那些生活在市井之中的小人物,牟森說他們“一路奔突和一世尋找,無數(shù)次殺心起,無數(shù)次殺心落。殺心起落時,他們沒有殺人,沒有放火。他們隨遇,他們而安,他們是百姓,他們是我們每一個人”。在每次重讀中,牟森總能讀出新感受,他稱它為社會史詩,表現(xiàn)了中國人特有的情感結(jié)構(gòu)。
在這部小說的諸多討論中,孤獨是難以忽視的重要氣質(zhì)。劉震云將孤獨視為全人類的母題,但孤獨的表現(xiàn)方式有很大不同,有宗教的地方,心事自然有地訴說,而在中國的大部分土地上,心事是和朋友說,但找朋友有時是危險的事,這樣的孤獨在做《一句頂一萬句》宣傳畫海報時他也深有體會:“世界上任何一件事都經(jīng)不起推敲,如果仔細推敲,樁樁件件里面都裝滿了委屈。”
被問及如何安放心事,劉震云坦言這是作者的一個極大便利之處,可以將心事落在作品里邊。從一開始寫作的時候自己有話要說,到寫到一定程度后察覺是作品里的人物有話要說,這是由傾訴者變成傾聽者的過程,也影響著一個寫作者到底能走多遠。(路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