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建黨一百周年。“建黨一百周年”主題宣介是國際傳播工作重點之一。
4月22日以來,中央宣傳部已舉辦兩場新聞發(fā)布會,分別邀請上海市、浙江省有關(guān)負責同志介紹情況。上?!按韴F”的主題是:“初心始發(fā)地,再創(chuàng)新奇跡”;浙江“代表團”的主題是:“守好‘紅色根脈’,打造‘重要窗口’”。
在這兩場發(fā)布會的對外譯介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翻譯“紅色”二字,比如“紅色基因”、“紅色根脈”。
全世界的共產(chǎn)黨以及左翼運動普遍鐘愛這一代表“犧牲、奉獻、革命”的“紅色”,英文單詞“red”幾乎成為“共產(chǎn)黨/共產(chǎn)主義”的代名詞。因為意識形態(tài)差異,不同人對“red”一詞的情感聯(lián)想會有所不同。文刀君在前文曾介紹“red-baiting”一詞(參見),說的麥卡錫主義時代,美國政客對共產(chǎn)黨員以及親共者的迫害。
實踐中,翻譯“紅色”二字,并不能拿一個形容詞“red”“通吃”。以“傳承紅色基因”為例,有兩種處理方式:
一、直譯為“inherit the‘red gene’”,但“red gene”這種中國特色表述最好加上引號。在“建黨一百周年”這個大語境下,英文讀者知道“red”與“communistic”相關(guān)。
類似的還有“紅色足跡”“紅色旅游”,亦可直接譯為“red footprints”“red tourism”(加引號)。尤其,在中外媒體的英文新聞標題中,出于精簡起見,這種處理方法可以接受。
二、意譯為“pass on the tradition of revolution”?!凹t色基因”可以籠統(tǒng)地理解為“革命傳統(tǒng)、革命精神”,雖然給“red gene”加上引號能稍稍緩解尷尬,卻也不如“tradition of revolution”語義明晰。
類似的,“紅色足跡”指的是“參觀革命舊址(visit revolutionary sites)”,在譯文或者寫作中可作為“red footprints”的補充解釋。
按照這個思路,“紅色經(jīng)典書籍”可處理為“revolutionary classics”。
另外,文刀君還看到一種“紅色”:“紅色商人”(霍英東)。
這里的“紅色”建議翻譯為“patriotic (businessman)”。在當代中國,官方把“愛國主義”的本質(zhì)定義為“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tǒng)一”?!凹t色商人”強調(diào)的是他的“patriotism”,故不必拘泥于“red”與“revolutionary”。
實踐中,要“因地制宜”,把握原文內(nèi)涵,兼顧行文流暢亦或是用詞精簡,選擇不同的處理方法,主動權(quán)在譯者。同一個“紅色”,不一樣的譯法,這是翻譯的常態(tài)。
以上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