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校為何難出大模型?下一代AI仍依賴基礎科研的突破
金葉子
ChatGPT誕生至今已過去9個多月,大模型在產業(yè)界和學界的最新進展有哪些?
(資料圖片)
在8月24日舉行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青年優(yōu)秀論文獎頒獎儀式暨青年科學家論壇上,談到大模型為何難以首先誕生在高校,同濟大學計算機系副主任何良華教授認為,學界之所以很難出現ChatGPT這樣的模型,主要是算力和數據的問題。
何良華說,大模型非常吃算力,高校也難以去購買大量的算力。而有了算力之后,要把參數訓練得比較成熟,需要海量的數據,但是學界是拿不到這么多數據的。除了這兩個問題,還和學界自身的需求有關?!拔覀兌计谕诶碚撋献鲆恍﹦?chuàng)新。比如我的學生如果跟我說現在需要幾千張卡(算力)來做一個事情,我所有的經費給他也不夠,課題也難以立項。因為它既不是應用,又不是理論,找不到這樣一筆經費,研究只能中斷?!?/p>
和團隊率先在國內發(fā)布了具備 ChatGPT 能力語言模型MOSS的復旦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邱錫鵬表示,大模型更頂尖的研究機構在業(yè)界,這是一個不可回避的事實。從DeepMind再到OpenAI,都是如此。美國的很多著名高校,從研究實力上看已經落后于這些頂級的研究院了。
邱錫鵬解釋,學校和研究院的差異還是在于自由的探索。對于很多研究院來講,長期的目標還是奔著盈利,包括國內很多企業(yè)之前也建了很多研究院,過不了幾年就發(fā)現可能面臨著盈利、變現的壓力,導致做的研究不是特別純粹。在他看來,OpenAI的團隊是一個以前沒有出現過的形態(tài),這種制度設計非常好,能使團隊既能堅持本心做研究,同時也沒有那么大的壓力。
“在學校的話還是要發(fā)揮學校的長處,做的研究沒有太多的盈利要求或面臨短期變現的壓力,也可以思考得更長遠。特別在如今高算力要求的情況下,在學術界和產業(yè)界的研究院之間,還是可以發(fā)揮學術界的優(yōu)勢?!彼f。
上??萍即髮W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院常任助理教授錢學駿則認為,工業(yè)界做出的很多有影響力的工作,可能不是學界追求的主要目標?!皩W界可能更想(發(fā)明)一種思路上的創(chuàng)新(新想法、新應用),而不是通過大算力、大數據,各方面的優(yōu)勢集中做出來了,對學界來說這些也不夠有優(yōu)勢,無法獲得大量數據。”
華為諾亞方舟實驗室AI研究員謝恩澤說,怎么構建高質量的數據集,可能是對于大模型能力一個很重要的補充。訓練大模型本身來說,用多大參數的模型、配多大的數據量,以及用多長時間,這些協同也是很重要的。而這些只有在少數幾個大廠才有機會接觸到這些資源。
今年以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發(fā)展成為地方政府和科技大廠瞄準的關鍵詞。科技部人工智能發(fā)展研究中心5月底發(fā)布的《中國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圖研究報告》顯示,當前國內10億參數規(guī)模以上的大模型已發(fā)布79個。
在不久前的浦江基礎科學發(fā)展論壇上,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孫茂松教授對第一財經表示,我國乃至全球發(fā)展大模型最終的突破關鍵,是基礎科學的突破。
他說,對于大模型,當前的問題在于并不清楚OpenAI的機理是如何運作的,就連推出ChatGPT的OpenAI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薩姆·奧特曼也表示,雖然做出了GPT但也不清楚發(fā)生的原理,“實際上就是對這個機理還不清楚”。他認為,現有的人工智能模型已經能做到說話通順,但這個問題的內在實現邏輯仍然十分復雜。如果弄清楚了大模型里的規(guī)律、ChatGPT背后的機理,就有可能克服現有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局限性,建立下一代人工智能的理論和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