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jié)過后,超市賣不完的月餅一夜消失,都去哪里了?
盧祥勇 蓋源源
(相關資料圖)
中秋節(jié)前,一進超市,滿眼都是月餅,禮盒裝的、散裝的,各式各樣的包裝、口味都有,擺得滿滿當當。結果中秋節(jié)一過,月餅好像一夜之間就消失了。超市的月餅去哪兒了?相信不少人都有這個疑問。
賣不完的月餅怎么辦
據南方都市報,9月10日中秋節(jié)當天,有不少店鋪開始以低價甩賣月餅。一家大型超市只有一張小小的桌子擺放月餅,并且月餅種類單一,數量不多。原價128元的月餅,此時只需要19.9元。
有超市店員透露,中秋節(jié)后,月餅很難出售。為了盡量銷售更多月餅,優(yōu)惠活動已經持續(xù)了幾天,中秋節(jié)是最后一天,無論最終剩下多少,節(jié)后都不會繼續(xù)售賣。賣剩的月餅將會在當晚下架,聯系廠家進行退貨處理。該店員稱, 廠家會將月餅銷毀。
另一間超市的店員則透露了不同的處理方式。其表示,中秋節(jié)是超市內月餅售賣的最后期限,但剩下的月餅將會在當晚 作為福利分發(fā)給員工,內部自行消化。
據荔枝網報道,目前市面上月餅銷售主要分為代銷和購銷兩種,處理方式也存在不同。一般節(jié)后如果還有剩余月餅,購銷的由商超自行處理,通常就是再打折賤賣;代銷的月餅則可以如數退回給經銷商,由經銷商統(tǒng)一處理。同時,市場監(jiān)督管理部門也會對月餅進行相關檢查。消費者如果發(fā)現了問題月餅,可撥打電話12315進行舉報。
央視財經此前也報道,由零售端返回食品廠家的月餅禮盒,有相當一部分,將由生產廠家作為福利分發(fā)給員工。
近年來,月餅的回收方式主要是“化整為零”,即禮盒拆掉再利用,月餅單獨售賣。月餅的保質期一般在30~90天。為了最大限度收回成本,月餅生產企業(yè)都盡力在保質期內將剩余的庫存賣出去。除了在人流密集區(qū)域折價銷售 ,企業(yè)還會將庫存轉移到鄉(xiāng)鎮(zhèn)和農村市場。
此外,剩余的月餅還會賣給相關企業(yè)做成動物飼料, 最常見的就是豬飼料 。不過企業(yè)都是按照訂單生產的,經過調研預判的市場需求和實際情況不會相差太大,需要銷毀的月餅其實不多。
月餅行業(yè)成本低、毛利率高
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數據顯示,月餅的成本上限通常不會超過11元/個。若是常見餡料,單個月餅的成本下限則在3.5元。以一個月餅禮盒有6-8個月餅推算,這意味著制作的總成本在30-50元/盒。
從幾家上市公司財報可以發(fā)現,月餅系類產品的營收一直在逐年增加,且毛利率高達50%-60%。2018年至2021年,廣州酒家(603043.SH)的月餅系列產品的毛利率分別為63.22%、62.27%、58.37%和56.46%。
元祖股份(603886.SH)在2020年報顯示,2020年中西糕點禮盒實現營收13.88億元,毛利率達55.96%,遠高于公司其他類型食品以及乳制品、烘焙制品的毛利率。2021年年報顯示,中西糕點禮盒實現營收14.64億元,毛利率為51.51%。
2021年,廣州酒家月餅業(yè)務的總成本為6.6億元,卻為其帶來了15.2億元的營收。廣州酒家還在2021年年報中披露了月餅的成本分析表,其中直接材料成本為5.04億元;人工、制造及合同履約成本金額合計僅為1.57億元。
歷年財報顯示,2017年廣州酒家月餅銷量為1.05萬噸,逐年遞增,2021年高達1.53萬噸,5年增長了45.7%。
熱鬧的月餅市場以及誘人的毛利率,吸引了上市公司、國際大牌以及新消費品牌的紛紛入局。除了上述提到的廣州酒家和元祖股份,包括雙塔食品、全聚德、來伊份、上海梅林、桂發(fā)祥、桃李面包等在內的餐飲類上市公司;喜茶、星巴克、元氣森林等飲品品牌;良品鋪子、三只松鼠等零食品牌,以及小米集團、知乎、網易云音樂等互聯網品牌,也相繼進場分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