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媒體報道,3月9日,山西省晉中市靈石縣公安局接到一起人員墜樓不幸身亡的警情。3月12日,靈石縣公安局通報稱,墜樓的死者李某某系自殺,死前曾遭受其夫郗某家暴。目前,郗某因涉嫌虐待罪被依法采取強制措施。
這是一起悲傷的新聞。死者生前的朋友圈寫道,“總覺得家暴離自己很遙遠,今天對我來說就是一場噩夢,恐懼、無助讓我窒息,我的精神已經徹底崩潰”。很難想象,事發(fā)前一天還在正常安排工作,而且據(jù)說“與丈夫郗某相處還算和睦”的她,那天到底遭遇了怎樣的暴力。
關于這起家暴風波,目前并沒有太多細節(jié),外界尚無法確認是否和疫情有直接關聯(lián),但疫情期間家庭暴力現(xiàn)象增加,卻是不爭的事實。比如媒體報道提到,湖北監(jiān)利縣派出所在2月份收到162起家庭暴力案件的報警,是去年同月47起舉報的三倍。另外,有公益團隊監(jiān)測顯示,湖北潛江地區(qū)今年1月份的家暴報警數(shù)量是85起,2月份為83起,是去年同期的兩倍。
不只是疫情影響最重的湖北,其他地區(qū)同樣面臨著類似的問題。疫情期間,家暴發(fā)生概率上升,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人們的情緒壓抑已久,很容易爆發(fā);再比如,隔離導致夫妻相處的時間增加,家庭之外的緩沖地帶因為封鎖而變窄,更容易因為一些瑣碎而沖突。
更重要的是,受疫情影響,社會的正常運轉中斷了,受害者遭遇家暴而發(fā)起求助,外力可能也無法及時地干預介入;同時,封鎖措施讓受害者的自我救濟更加困難。比如之前媒體就報道了一起案例——疫情期間,前夫前妻被迫待在一起,受害者因為封城“無處可躲”。
女性和兒童,原本就是弱勢群體,在中國的傳統(tǒng)觀念下,即便他們被暴力對待,也經常被當作家務事內部處理。外力的權益保障和救濟不足,導致家庭暴力呈高發(fā)狀態(tài),女性權利得不到充足的保障。因此別說是疫情期間,在正常狀況下,因為調查取證難、懲治震懾難、預防矯治難等種種原因,家庭暴力都往往得不到有效治理,一些受害女性只能忍氣吞聲。疫情到來之后,各種干預救濟、矛盾緩沖機制的式微,進一步放大了危險。
這次自殺事件,再次敲響了家暴的警鐘。眼下,家暴發(fā)生的可能在增加,像墜樓者李某某那樣看起來和諧的家庭,同樣可能在此期間觸發(fā)不可調和的矛盾。全社會的精力雖然集中在防控上,但對家暴治理的重視程度和投入力度,不能出現(xiàn)任何降級。相反,考慮到各地的家暴案例在增加的事實,必須得有針對性的預防和干預舉措。如,加強對家暴者的治罪力度;完善線上的反家暴救濟平臺、熱線等等。
疫情之后離婚率會上升,這當然不是一個輕松的段子。在它背后,可能蘊含著一些正在發(fā)生的暴力事實。而且應注意的是,疫情對家庭矛盾的催化和放大,遠遠不止體現(xiàn)在夫妻之間的家暴問題上,還體現(xiàn)在對孩子的暴力上。對虐待現(xiàn)象上升的可能趨勢,同樣要提高警惕。
疫情是一場社會治理的大考,將有限的精力投入到防控工作中去,的確得分輕重緩急。但弱勢群體在任何時候都不能被忽視,成為社會的邊緣人。遭到暴力對待的她們,艱難發(fā)出的求助聲音,應該被及時地聆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