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志愿者服務(wù)隊招募中,點擊報名
徐霞客與玉華洞
為深化虹口與三明兩地文化合作交流,《悅讀北外灘》欄目推出走進“將樂”系列,向虹口市民介紹將樂縣的自然風(fēng)光與風(fēng)土人情。將樂是福建省三明市下轄的一個縣,地處武夷山脈東南麓。作為福建最早建縣的九個古縣之一,將樂縣是“程門立雪”典故中主人公楊時的故鄉(xiāng),人文薈萃,文化底蘊深厚。本期介紹將樂玉華洞。
(資料圖)
六十多萬字的《徐霞客游記》,后人一般分之為上下卷,上卷概括為“名山之游”,共17篇日記,大都撰寫名山大岳,而將樂玉華洞,是游記上卷所記述的第一個溶洞。
崇禎元年(1628年)二月十一日,徐霞客從仙霞關(guān)入閩,二十日抵達玉華洞,也許是經(jīng)年戶外考察的職業(yè)習(xí)慣所致,徐公遠眺玉華洞所處的山峰,便感覺奇特:“兩峰聳立,翠壁嶙峋”,其山形、山色與周邊的山巒迥然不同,有如鶴立雞群。洞口位于山腰處,并不顯眼。
當(dāng)年徐公請了位當(dāng)?shù)叵驅(qū)?,身背裝滿松脂木的竹簍,手持點燃松脂木的鐵絲絡(luò),引導(dǎo)徐公遍觀鐘乳石。游覽中,徐公聯(lián)想起宜興的張公洞,并將之比較,認為有兩點相似,一是入洞出洞由暗漸明,二是洞的出口都是“由高而墜,弘含奇瑰”。兩洞各具特色,爭奇斗艷,不相上下。徐公認為玉華洞無論是氣勢還是鐘乳山石顏色,均超過張公洞。
玉華洞歷史悠久,西漢年間被一位獵人發(fā)現(xiàn)后聞名于世,至今近兩千年歷史,后被譽為“閩山第一洞”“中國四大名洞”“中國最美的十大溶洞”。它屬武夷山脈,位于天階山中,距將樂縣城七公里路程。經(jīng)專家測定,玉華洞形成于兩億七千萬年前,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還屬于發(fā)育生長期。值得一提的是,將樂縣還保存有一份明朝繪制、我國唯一的、有80個景點的溶洞導(dǎo)游圖,堪稱稀世之物。
洞府之行,一路潺潺流水相伴,一會兒叮叮咚咚,一會兒嘩嘩啦啦,連仰頭也冷不丁有水珠滴在額上。導(dǎo)游告訴我們,洞內(nèi)有三條河流,都有好聽的名字:石泉、井泉、靈泉。玉華洞共有六個洞窟,也有好聽的名字,如“藏禾”“雷公”等。玉華洞的名字緣自洞內(nèi)石鐘乳“潔白如玉,華彩四射”。
徐公日記中所羅列的洞中景觀,“仙人田”“碩果累累”“峨媚瀉雪”等至今仍是經(jīng)典之作。當(dāng)你走到洞的盡頭,來到一個寬闊大廳,將要登高而上時,迎面一塊大石,狀如公雞頭頂?shù)墓鸸?,這就是玉華洞的洞標“雞冠石”,紅色的燈光照射在雞冠石上,儼然一塊紅寶玉呈放在展臺上,讓游客羨艷與驚嘆,紛紛與之合影留念。再往上行走,昏暗的洞穴漸漸透出一線光亮,抬頭望洞口,先是像一顆忽明忽暗的星星,接著漸露晨曦,這景致就是奇妙的“五更天”。
END
作者:唐頤
講述人:泳兒
編輯:葛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