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1月25日電 (付玉梅)吉利造手機來勢洶洶。近日有消息稱,吉利集團旗下手機公司星紀時代正與手機廠商“魅族”接觸洽談收購事宜,目前處于盡職調查階段。
吉利回應中新經緯稱,“我們對市場傳聞不予置評,星紀時代高端手機研發(fā)業(yè)務正在有序進展,我們希望打造開放融合的生態(tài)伙伴關系。”
頂著自主“一哥”的頭銜,在互聯網、手機巨頭紛紛開始造車之際,吉利卻選擇了“逆行”。從官宣進軍手機行業(yè)至今近4個月,吉利的跨界動向,透露出哪些信號?
為何造手機?
2021年9月,吉利正式宣布進軍手機領域,成立了星紀時代,由吉利控股董事長李書福親自擔任董事長。
李書福曾說:“手機是快速迭代的隨身移動終端,是電子產品市場驗證及軟件創(chuàng)新的應用載體,既能讓用戶盡快分享創(chuàng)新成果,又能把安全、可靠的一部分成果轉移到汽車中應用,實現車機和手機軟件技術的緊密互動?!?/p>
吉利還打出了“科技”牌,稱布局手機、衛(wèi)星、飛行汽車均是吉利科技轉型的重要助推器?!凹毓杉瘓F加大前瞻科技領域投入,意在加快向創(chuàng)新型科技企業(yè)轉型。汽車和手機均為消費者智能生活的終端和入口,它們的交集正在不斷疊加?!?/p>
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改變了汽車的生態(tài)構成,一個新的戰(zhàn)場出現了——車機。一塊屏幕,將手機與汽車之間的邊界打通。在智能終端的構建上,手機廠商的功力或更為深厚。
在業(yè)界看來,現在的吉利很需要一個推動新能源汽車發(fā)展的籌碼。據吉利汽車銷量數據,2021年全年,吉利汽車總銷量為132.8萬輛,連續(xù)五年蟬聯中國品牌乘用車年度銷量冠軍。此外,吉利汽車將2022年的銷量目標定為165萬輛。
這其中,2021年吉利新能源汽車總銷量為100126輛,同比增長約47%。10萬輛,僅占吉利全年總銷量的7.5%。
吉利在2015年曾發(fā)布藍色吉利行動的新能源戰(zhàn)略,提出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整體銷量90%以上。若以現在的數據對照,離這一目標相差甚遠。
極氪汽車問世后,被視為吉利全面沖擊電動化的重要一步棋。10月開啟交付后,極氪001在2021全年銷量達6007輛,對整體銷量的拉動作用還有待觀察。
吉利很難不著急。乘聯會數據顯示,從新能源廠商零售銷量排行來看,吉利汽車排在第11位。對比來看,自主品牌同陣營的比亞迪在第1位、長城汽車在第4位、奇瑞汽車第8位。新勢力方面,“小蔚理”分別在第7、9、10位,特斯拉中國第3位。
如果是魅族,有多大想象空間?
對于收購傳聞,魅族方面回應媒體稱,“目前還沒有相關消息”。
一位接近魅族的人士告訴中新經緯,吉利收購魅族這件事“比較靠譜”,雙方從幾個月前就開始對接溝通了。如今消息被曝出來,可能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fā)”。
“未來五年的世界會不會變?不做會不會掉隊?”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飚告訴中新經緯,對于老牌汽車廠商而言,手機廠商紛紛涉足汽車行業(yè),也讓他們形成一種焦慮感,“未來生態(tài)的話語權是否會被他人奪去?包括新勢力現在越來越好,好幾位創(chuàng)始人都是跨界做成的。所以現在會盡可能提早布局。”
“吉利是一家有并購基因的企業(yè)?!睂O燕飚說,從業(yè)界知名的“蛇吞象”沃爾沃收購案例,到旗下路特斯汽車、Polestar等多個品牌,吉利非常擅長資本運作。
這次瞄準的或是魅族。作為一家老牌手機廠商,魅族這幾年難擋衰落。據市場調研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發(fā)布的2021年Q3數據,包括vivo、OPPO、榮耀、小米、蘋果在內的排名前五的手機廠商,占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累計為86%,在接下來的幾個季度這一比率將繼續(xù)增長。也就是說,魅族已經難尋“翻盤”空間。
在與吉利消息傳出后,不少“老魅粉”開始熱議,魅族的Flyme系統(tǒng)是否會應用到吉利車機上。
孫燕飚認為,吉利若與魅族牽手,只是幫助吉利形成全新商業(yè)模型的一個過渡。“是為智能汽車服務的,不是為手機業(yè)務服務的。雙方意在布局未來的智能汽車,我非??春眠@樣的合作,而不是看好手機業(yè)務的重新崛起?!?/p>
在孫燕飚看來,未來汽車要做好智能化,一定要將移動互聯網的盈利模式打造清晰,那手機廠商可以提供很好的助力。因此,不難理解吉利的“逆行”。
中金公司曾表示,汽車行業(yè)的估值體系真正發(fā)生變更,隨著自動駕駛普及,提供車載娛樂、消費、內容的車企或更有價值。
孫燕飚還提到“萬物互聯”的概念,認為這也是包括吉利在內的車企需要瞄準的智能未來。例如,小米提出米家AIOT物聯網生態(tài)鏈,華為、蘋果推行智能物聯網生態(tài)。那么,手機與智能汽車聯動協同,也意味著未來的智能社會一定要跟移動互聯網掛鉤,才能實現轉化和造血。
“可以說,吉利汽車舉起了汽車行業(yè)第一面跨界的旗幟,也必然會引起業(yè)界密切關注。接下來,汽車廠家是選擇直接收購、戰(zhàn)略合作還是自行下場,都很有可能?!睂O燕飚說。(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羅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