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12月16日電 題:實體零售數智化轉型將現(xiàn)五個特征
作者 任興洲 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作為擴大內需和促進消費的重要載體,實體零售如何在新形勢下基于新技術新模式實現(xiàn)數智化轉型,以促進消費穩(wěn)增長,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近年來,由于各種因素的變化,實體零售數智化轉型的大邏輯已發(fā)生改變。
首先,從宏觀角度看,消費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引擎。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1981億元,比上年下降3.9%。但是,2020年最終消費支出占GDP(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仍然達到54.3%,高于資本形成總額11.2個百分點。疫情期間,即使消費增速不那么快,但消費仍然是對經濟增長貢獻度最大的一項。因此,從宏觀角度看,我們要重視消費,而數智化是發(fā)展消費的手段和路徑之一。
其次,形成以消費者為中心的經濟循環(huán)鏈條。過去,我們是生產什么,經銷什么;零售什么,消費什么?,F(xiàn)在的鏈條是倒過來,消費者需求什么,生產什么,再流通什么,形成了消費多元化、個性化、定制化的邏輯,和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循環(huán)大鏈條。這意味著業(yè)態(tài)與模式也發(fā)生改變。
再次,模式變了。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國網民規(guī)模達9.89億,手機網民規(guī)模達9.86億。實體零售如果不能跟上移動互聯(lián)的實時在線,就會被摒棄在快速發(fā)展之外。
最后,技術支撐變了?;ヂ?lián)網、大數據、5G網絡、云計算、區(qū)塊鏈之后,元宇宙又來了,類似這樣的技術支撐變了。這些邏輯關系的變化,使得實體零售數智化轉型既有必要性又有迫切性。
實體零售的基本特征在數智化轉型背景下,第一體現(xiàn)在數字化。最基礎的是把實體零售企業(yè)先進行數字化管理,把零售、采購、門店(和消費者觸達的門店)、后臺、售后服務全部數字化。這種數字化并不是要做另一個天貓,而是把門店的全部內容進行數字化管理,將購、銷、調、存全部在線。這是最基礎的特征。
第二是在線。一些實體的大型商場,既有實體店,也有網店,既有線下,也有線上。在線化可以與消費者更好地觸達,消費者服務、供應鏈、物流,實體零售才能更好地跟上。
第三是全流程。實體零售在原來更重視前端,客戶到哪兒了,在哪個柜臺站多久,都能追蹤到。實際上,應當受到重視的不僅僅是前端,更重要的是全流程,每個環(huán)節(jié)都缺一不可。在全流程的數字化管理中,前端和后面的配合,以及貨與人的匹配都是緊密結合的。實體零售不應滿足于某一方面的數字化和在線化,而應是整體鏈條上的數字化重構。
第四是智能化。數字化是基礎,智能化是相對數字化更高一層級的。智能化可以在錄入數據后自動地提供解決方案,然后加以分析研究,得出下一步如何改進優(yōu)化流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方案。
第五是場景體驗化。與線上零售相比,實體零售具有一項特別的優(yōu)勢,就是有實實在在的接觸和溫度,有體驗和具體的場景。場景體驗化是未來實體零售數智化轉型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既有在線數字化,也有場景。這需要利用大量的數據,分析如何優(yōu)化顧客體驗,優(yōu)化服務。
總結來看,我認為數字化、在線化、全流程、智能化、場景體驗化應當是未來實體零售業(yè)發(fā)展的重要特征。(根據任興洲12月15日在“實體零售數智化轉型促進消費穩(wěn)增長專家座談會”上發(fā)言整理而成,未經本人審閱)(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