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都有獨(dú)特美食,出去玩,看著名子特殊的就想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我這個人口粗,一般都能吃,點(diǎn)餐就像是開盲盒,有著特殊的樂趣。
那天從北武當(dāng)山下來,到附近鎮(zhèn)上找東西吃,看到有家店寫著“碗禿”,就進(jìn)去了。
一會兒端上來一個小碗,里面有蘸料,還有一個切蛋糕的小鋸刀。朋友看著,說這個碗禿是蘸著吃嗎?我笑:差不多吧。
拿起鋼刀就在碗里劃拉,然后就劃拉出很多的面塊,攪和著蘸料吃。
朋友驚異地說:我還等著老板上碗禿呢!
味道說不上特別,蘸料很好吃。
碗團(tuán)是用蕎面同水揉到一塊兒,加熱熬成粥糊狀,晾涼以后即成。據(jù)說碗禿由石勒發(fā)明于西晉初年,可冷食或者熱食。
陜北山西一帶都有,叫法發(fā)音差不多,就是寫出的字有差別:“碗凸、碗托、碗坨、碗脫、碗團(tuán)、碗托子?!?/p>
另外樣子也不大一樣,兩元一碗,算是開胃。
下來看墻上的飯食介紹,我就驚訝了。
炒合楞子,炒惡,這些都是什么東東?
不管了,先點(diǎn)上吧,價錢也不貴,都是10左右。
一會兒端上來一盤塊狀粘稠物,真猜不出來什么做的,夾起來送到嘴里,鮮香,很有咀嚼感,有些嚼頭。
一問,才知道合楞子是流行于山西呂梁山區(qū)的一道美食,方山縣最為出名,為山西十佳傳統(tǒng)小吃之一,用土豆做的。
下來上來的名字就給奇怪了:炒惡。
前面的合楞子是團(tuán)狀的,這個“惡”是片狀,放到嘴里堅韌滑溜。
問老板為什么叫做“惡”,老板娘撓頭說就是厲害的意思吧,好吃。
“惡”可是方山人民愛吃的一個食物,逢年過節(jié)、紅白喜事都要大量加工,以備食用。
“惡”也是用土豆做的,晉西北不缺土豆的,土豆的吃法也是多種多樣,
不管是合楞子還是“惡”,都是將土豆去皮蒸熟,壓成土豆泥反復(fù)揉搓上勁上鍋蒸熟晾涼即可,這樣做出來易保存。
下來的炒莜面就不說了,用莜面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