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垃圾股股價跌到一定程度就很難再跌,因為它始終有個殼價值存在,再爛的股票都會因為這個預期而存在一定的投機價值,但目前隨著北交所的設立,擬上市企業(yè)的融資通道已經十分暢通,而且更加便利,選擇借殼上市的企業(yè)會越來越少,因此殼股的價值也會越來越低,投資者要遠離這些殼資源。
所謂的殼股,通常包括ST股以及那些缺乏可持續(xù)經營能力的股票,按照正常邏輯分析,這些公司已經很難給投資者帶來持續(xù)的投資回報,投資者持有殼股股票的風險已經很大,對于價值投資者而言,殼股其實就是垃圾股的代名詞,因為這些殼股不會給投資者帶來任何穩(wěn)定的投資收益,它們擁有的只是可有可無的投機炒作預期。
歷史上殼資源曾出現(xiàn)過多次炒作行情,但是這都不是對現(xiàn)有殼股價值的認同,而是投資者寄希望于新的重組方進場對原有的殼股進行資產重組,以便獲得股價的上漲,從而讓投資者從中盈利。也就是說,殼股本身并不具備投資價值,它們的價值高低取決于重組預期以及重組成功概率的高低。
但是,隨著A股市場越發(fā)成熟,借殼上市開始變得少見,其中根本的差異在于新股IPO的難易程度。過去的A股,新股上市需要排很長時間的隊,平均排隊時間在1-3年之間,如此長時間的等待讓部分公司望而卻步,從而退而求其次選擇了借殼上市,有需求自然有市場,殼資源的價格也就反映出了這種借殼的供求關系,而殼資源的價格,正是殼股的股價。
注冊制之后,公司上市的效率大幅提高,上市門檻也相對有所降低,殼資源的炒作已經出現(xiàn)一定的降溫,現(xiàn)在北交所的出現(xiàn),更是進一步提高了擬上市公司的融資效率,所以本欄說,未來的重組方將會越來越少,而等待重組的殼股票卻越來越多,那么殼資源的價格也會越來越低。
本欄認為,殼股的真實價值遠比投資者理解的更低,所以投資者的最佳投資策略就是遠離殼股,雖然極個別的殼股可能會因為資產重組而股價大幅上漲,但是這是絕對的小概率事件,在大量的殼資源之中,能夠烏鴉變鳳凰的公司鳳毛麟角。
投資者除了要回避殼股外,還要回避準ST股票,即那些出現(xiàn)連續(xù)業(yè)績虧損、主營業(yè)務出現(xiàn)了一定問題的公司,如果它們的股價持續(xù)走低,而且一季報、半年報的業(yè)績也都沒有扭虧的跡象,投資者就應該要小心它們的年報業(yè)績也會不理想,尤其是股價下跌至每股凈資產之下的很多公司,投資者要小心它們可能會在第二年大幅計提所有可以計提的資產減值,以便把虧損全部做在第二年,給第三年的扭虧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真到那個時候,第二年年報公布時,公司大概率會讓投資者踩雷,這個風險也不可小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