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年內第二次全面降準正式落地,將釋放長期資金約1.2萬億元。這筆資金將利好哪些領域?
中國人民銀行本月6日宣布,決定于12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zhí)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這是今年以來,人民銀行第二次全面降準。
就在今年7月,除了已執(zhí)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人民銀行已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當時釋放長期資金約1萬億元。
為啥降低存款準備金率能夠釋放大量資金?
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銀行等金融機構按規(guī)定需要準備相應資金繳納給中央銀行,而繳納的這筆準備金占金融機構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準備金率。當然,繳納的存款準備金越少,銀行的“手頭”越寬裕,流動性就越高。
所以,存款準備金制度逐漸演變成了貨幣政策工具,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也成為緩解商業(yè)銀行流動性約束的重要手段。
2018年以來,我國十多次降準,釋放流動性超10萬億元。金融機構加權平均準備金率已從2018年初的14.9%降至現在的8.4%。
今年以來,人民銀行兩次動用降準工具,共釋放長期資金約2.2萬億元。盡管降準頻次不高,但金額不少。要知道,去年人民銀行三次降準共釋放資金約1.75萬億元。
加大資金釋放的力度,是否意味著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取向發(fā)生改變?
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明確表示,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取向沒有改變。堅持正常貨幣政策,保持政策的連續(xù)性、穩(wěn)定性、可持續(xù)性,不搞“大水漫灌”,為高質量發(fā)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huán)境。
當前,中國貨幣政策的一舉一動備受關注。“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不久前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表明了我國貨幣政策的基調,再次釋放出保持政策定力的明確信號。
降準釋放的資金將用于哪些領域?
此次降準是貨幣政策常規(guī)操作,釋放的一部分資金將被金融機構用于歸還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還有一部分被金融機構用于補充長期資金,更好滿足市場主體需求。降準落地的當日,人民銀行開展了5000億元MLF操作。其實,本月有9500億元MLF操作到期,這意味著有4500億元到期量被降準釋放的資金置換。
在業(yè)內人士看來,降準釋放的資金沒有期限限制,而置換MLF期限為一年,“以長換短”操作有助于降低商業(yè)銀行的長期流動性約束,增強銀行體系的信貸投放能力。
人民銀行明確表示,要引導金融機構積極運用降準資金,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yè)的支持力度。
市場主體承載著數億人的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幫助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yè)、個體工商戶減負紓困、恢復發(fā)展,離不開金融支持。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綠色發(fā)展的支持。
此次降準有助于優(yōu)化金融機構的資金結構,提升金融服務能力,為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提供長期穩(wěn)定資金來源;同時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繼而促進降低社會綜合融資成本。
當前,部分縣域法人金融機構已執(zhí)行5%的存款準備金率,這不僅是我國歷史上較低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水平,而且與發(fā)展中國家、新興市場經濟體相比,也是相對較低的水平。加之,此次降準進一步降低了中小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中小銀行的資金實力將明顯增強,有利于引導其以更優(yōu)惠的利率向中小微企業(yè)發(fā)放貸款。
中國民生銀行(600016)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明年經濟工作面臨的壓力和挑戰(zhàn)仍然不小。在今年收官和明年開局之際,全面降準有助于緩解經濟下行壓力,使經濟增長曲線更平穩(wěn),不僅有空間,而且有必要,這是做好跨周期調節(jié)的應有之義。 據新華社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