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四個月能帶來什么?今年5月,我從西北工業(yè)大學畢業(yè)入職沈陽所,短短四個月的時間,我聽懂了路上的號角聲、看到了敬業(yè)的前輩、記住了難忘的“航空故事”。在沈陽所,帶有濃郁航空文化烙印的標語、景觀、廣場隨處可見……具有歷史厚重感的文化墻、承載大國夢想的鐵血戰(zhàn)鷹、弘揚航空報國精神的逐夢廣場,這些生動立體的文化載體澆灌了我最初的報國夢想,帶我“乘勢而為,即刻啟航”,幫助我從一名懵懂的學生蛻變成真正的航空人。
隱姓埋名,為國鑄劍
在新員工培訓課上,從前輩講述的沈陽所歷史中,我知道了所前身是部隊,立刻就理解了上班、下班路上的號角聲。在日常工作中,見過了隱姓埋名的航空人,從各位院士、總師身上,學習到淡泊名利的功名觀;從在工作崗位上挑燈夜戰(zhàn)的師傅身上,學到了普通人做偉大事業(yè)的堅韌。每一位“航空人”都是為了“我們的飛機再也不用飛兩遍了”、為了“我們一定要有很好的飛機”、為了“呼叫王偉,呼叫81192”……看著身邊敬業(yè)的前輩,我輩當牢記為“航空報國、航空強國”奮斗終生。
勇于擔當,敢為人先
從航模隊長競選過程中一時沖動地舉手,到“鯤鵬·云雀”載機子機兩架飛機試飛成功翱翔于藍天,其中既有這次“勇”帶來的辛苦,更多的是管理團隊時的經(jīng)驗、學習到各方面飛機設計的豐富知識以及試飛成功發(fā)自內(nèi)心的快樂和滿滿的成就感。在大學期間有過航模設計組裝的經(jīng)驗,但是組織三四十人在短時間內(nèi)完成這項任務,現(xiàn)在細細想來每一步都充滿了挑戰(zhàn),好在遇到了負責的搭檔和熱心的隊員們。航模隊長的這次經(jīng)歷也讓我更加確信:無論是面對不好干、不愛干的設計工作還是遇到人生的挑戰(zhàn),都要勇于舉起自己的手,勇于承擔,勇于奮斗一定會使人生碩果累累。
院士精神,堅韌不拔
航空知識是航空文化的骨架,院士精神則是航空文化的靈魂,沈陽所為每一位新入職員工準備了院士傳記,我分到的那本內(nèi)封上還有李明院士的親筆簽名。印象最深的片段是李明院士畢業(yè)后參軍的經(jīng)歷,這段時間成就了院士從事航空設計工作的緣分。翻看著傳記,讓我更加明確了人生前進的方向。
我的研究生畢業(yè)論文致謝最后一句話是:“感謝當時的我選擇了航空專業(yè)”,現(xiàn)在已然成為了一名航空人,便只顧風雨兼程,始終銘記自己初心——對飛機,我永遠熱愛!